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5-11-11点滴生活6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8596-1-1.html

作者: 撕胸帝    时间: 2025-11-10 14:08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严格规范发文审核、清单管理督查检查、优化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严控借调借用教师、精简数据填报、完善课后服务保障、健全监测核查及强化部门工作协同等方面提出8条措施,为各地推进教师减负工作提供明确指引,推动教师减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要点如下↓



01建立严格涉校涉师发文审核机制
教育部实行发文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将是否布置超出教师职责范围的工作作为重要评估内容,除专门文件外,一般不得对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创建示范评比、“一票否决”、追责问责等提出具体要求。



02规范涉校涉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单管理
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年度清单管理制度,每年年初报教育部备案,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开展。
不得随意设置创建示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等事项,严禁以调研、评估、指导、监测等名义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不得以发文开会、留痕资料、台账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不得开展以学校为对象的各类达标活动,对现有的达标活动进行清理,已经开展的期满后自行取消。



03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
教育部对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进行审核把关,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完成备案。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总量一般控制在10项以内,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未列入“白名单”事项原则上不得进入,每所学校每学期各类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
严禁强制要求师生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要求教师承担巡河护林、上街执勤、创城庆典、汇演展览等非教育教学任务。严禁以打卡留痕、填报总结等方式验收活动,不得将参与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



04严格中小学教师借调借用管理
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中小学教师,不得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交流锻炼等名义变相借调。确因工作需要的,借调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并应当提前征得派出学校和本人同意。
严格规范管理中小学校承担社会考试和教师监考任务,每校每年承担社会考试次数不超过5次。
法定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无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专任教师值班值守。



05精简数据填报与应用程序使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育移动应用管理责任制度,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教育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对面向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政务应用程序每年开展1次集中清理,形成省级选用清单。
应用程序不得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等强制性功能,非必要不得强制要求教师上传工作照片、视频和轨迹等。



06健全教师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课后服务应当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做好衔接,严禁随意扩大范围。
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待遇,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不得将课后服务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硬性挂钩,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07完善教师减负监测核查机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负担问题监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畅通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邮箱、二维码等问题反映渠道。加强接诉即办工作保障,强化典型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对问题频发的地区下发提示函、督办单,对整改不到位的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约谈通报,对造成严重后果、出现重大舆情的严肃追责问责。



08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推动发挥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减负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学习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纳入教育系统干部考核评价范围,严禁盲目打造政绩亮点、为排名靠前而弄虚作假,纠正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通知》全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zhōng gòng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zhōng gòng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现就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立严格涉校涉师发文审核机制。教育部实行发文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将是否布置超出教师职责范围的工作作为重要评估内容,除专门文件外,一般不得对开展督查检查考核、创建示范评比、“一票否决”、追责问责等提出具体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发文与教师减负一致性评估机制,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符合上级有关规定。
二、规范涉校涉师督查检查评比考核清单管理。严格执行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年度清单管理制度,每年年初报教育部备案,未纳入清单的事项一律不得开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提前1个月明确检查内容、范围与方式,杜绝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不得随意设置创建示范、“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等事项,严禁以调研、评估、指导、监测等名义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考核,不得以发文开会、留痕资料、台账记录作为评价依据。不得开展以学校为对象的各类达标活动,对现有的达标活动进行清理,已经开展的期满后自行取消。每所学校每年接受县级及以上教育综合督导不超过1项,业务性资质评定、等级认定、技术考核等不包含在内。
三、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制度。教育部对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进行审核把关,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完成备案。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总量一般控制在10项以内,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未列入“白名单”事项原则上不得进入,每所学校每学期各类进校园活动不超过6次。实施进校申请制度,“白名单”之外确需进入校园的,须报同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通过指定平台完成申请流程,且不得突破当年计划总量。如课程已涵盖类似内容,原则上不再专门进入校园,应当与课堂教学、班团队会、主题教育、课后服务等学校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严禁强制要求师生参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要求教师承担巡河护林、上街执勤、创城庆典、汇演展览等非教育教学任务。严禁以打卡留痕、填报总结等方式验收活动,不得将参与情况与考核评优挂钩。
四、严格中小学教师借调借用管理。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中小学教师,不得以工作专班、跟班学习、交流锻炼等名义变相借调。确因工作需要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情况下,应当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并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借调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并应当提前征得派出学校和本人同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中小学教师抽调借用常态化清理机制,坚持定期清理、限期清退。严格规范管理中小学校承担社会考试和教师监考任务,每校每年承担社会考试次数不超过5次。法定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无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专任教师值班值守。除依法依规组织的必要培训外,原则上不得要求教师参加非教育教学培训,各类培训时间安排应避开教学高峰期。
五、精简数据填报与应用程序使用。教育部完善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治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育移动应用管理责任制度,按照“谁选用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规范教育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对面向中小学校和教师的政务应用程序每年开展1次集中清理,形成省级选用清单。应用程序不得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统计在线时长等强制性功能,非必要不得强制要求教师上传工作照片、视频和轨迹等。推动教育数据平台整合与共享,统筹推进“一网统管”“基层一表通”,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加强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填表、报数、统计等活动的统筹审批管理,不得安排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以外的数据统计报表工作,非教育教学业务调研工作不得进入校园一线开展。
六、健全教师课后服务保障机制。课后服务应当安排在上课日及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学校教学计划之后,结束时间应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做好衔接,严禁随意扩大范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要建立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和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进行动态调整。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合理待遇,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不得将课后服务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硬性挂钩,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七、完善教师减负监测核查机制。教育部将教师减负列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常态化督导内容和网络信息巡查范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负担问题监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畅通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邮箱、二维码等问题反映渠道。建立教师减负监测点,丰富监测员队伍,建立完善与相关部门、媒体等线索共享机制,鼓励第三方监测机构参与涉师负担监测。加强接诉即办工作保障,强化典型问题整改闭环管理,对问题频发的地区下发提示函、督办单,对整改不到位的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约谈通报,对造成严重后果、出现重大舆情的严肃追责问责。
八、强化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发挥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减负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学习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纳入教育系统干部考核评价范围,严禁盲目打造政绩亮点、为排名靠前而弄虚作假,纠正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将教师减负治理工作与省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点工作、省纪委监委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统筹推进,鼓励与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联合调研、协同交办等形式,强化监督指导,对出现问题的地区进行跟踪推动。会同网信、公安等部门强化教师负担舆情管理,引导相关媒体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创设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良好环境。
教育部办公厅2025年10月14日


https://mp.weixin.qq.com/s/-5jRra3yXuJ0Su-Kcd3IQw
作者: punk100    时间: 2025-11-10 14:16
不用看了,这是大规模降薪降待遇的前奏。
作者: teleyoung    时间: 2025-11-10 14:17
有些老师,平常给她发个问题,结果被教育一顿,说上课教过了,小孩是不是没听讲。。。


作者: asrb009    时间: 2025-11-10 14:43
老师是钻研教学时间变少了,被各种管理的条条框框束缚了。

但是风气上,社会上也把他们捧的过高,导致该有的教研完全变味。
作者: 改个名    时间: 2025-11-10 15:02
晚自习老师都不在学校了,家长做志愿者。
班主任都不在了
作者: 一叶知秋叶原    时间: 2025-11-10 15:04
教育部的话不能当真

最起码基层教育局都不当真
作者: 纪念8080    时间: 2025-11-10 15:39
扯淡,小孩运动量严重不足。穷人家 小孩活动空间严重缩水。
作者: npcjy    时间: 2025-11-10 15:45
核心主题
教育部通过发布《通知》,以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的方式,系统性地减轻中小学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确保教师能够聚焦于教育教学核心职责,最终提升教育质量。

核心目标与原则
核心目标: 将教师从过多过滥的杂事、填表、迎检、无关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回归教书育人的主业。

基本原则: 清单化管理、强制性限令、数字化赋能、协同化治理。

八大措施要点概括
源头管控“文山”:建立发文审核机制,从源头上防止文件给教师布置额外任务。

规范“督查检查”:实行年度清单备案制,严控总量,禁止变相检查和“留痕”评价。

严把“社会事务进校园”关口:建立“白名单”制度,总量控制(省≤10项,校≤6次/学期),明确禁止教师承担巡河、执勤等无关任务。

限制“教师借调”:原则上不得借调,确需借调须审批且最长不超过1年,并保障学校教学秩序。

精简“数据填报”:清理整合政务APP,禁止强制打卡、积分、上传照片视频等形式主义要求。

保障“课后服务”:明确服务时间,实行弹性上下班,保障待遇,且不与评优评先硬性挂钩。

建立“监测核查”机制:设立举报渠道和监测点,对负担问题“接诉即办”,严肃追责问责。

强化“部门协同”:由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联动治理,并将减负成效纳入干部考核。

总结
这份文件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次由国家层面主导的、系统性的“教师减负”运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可量化的硬性规定和长效机制,砍掉强加给教师的各种形式主义负担,重塑清净安宁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能安心从教、静心育人。

作者: haiwei0000    时间: 2025-11-10 15:53
教师负担重吗?家里亲戚中学老师,周末暑假比工作日还忙呢,资产不是普通工薪族能比的,这也算时代的红利吧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8596-1-1.html

“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 的相关文章

2025首虎被查,烟草局的

作者: 弱电门禁    时间: 3 天前有权有钱有闲搜狗截图25年01月17日1310_1.jpg (47.95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3 天前 上传作者: washington70   ...

一个农村小院子,自己研究火箭回收技术,牛了个大逼

作者: 天天吃鱼    时间: 昨天 12:34微信名称:驭龙-agn3自己研究在小院子里面测试算法,自己制作燃料,自己做亚轨道发动机,自己做各种测试平台,自己加注液氧,自己测试发动机马赫环空中二次点...

这个短信,我喜欢

作者: 三两碎银    时间: 前天 20:20【运势预警】高梨萍,你这两年处境不易,终苦尽甘来!下月将获贵人助益、步入财富大运:https://s1k.cn/4ub1KS 拒收请回复R作者: 数码爱...

奥体已经加强防范了

作者: 守法良民    时间: 2024-11-14 16:10之前只是那根细细的道闸1000023285.jpg (598.16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2024-11-14 16:09 上...

二年级做了学习计划

作者: 吉吉大人    时间: 前天 11:33一天10个字都没写IMG_3438.jpeg(720.26 KB, 下载次数: 0)下载附件前天 11:33 上传作者: 大可Darco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