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保重身体

2025-10-04点滴生活11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5314-1-1.html

作者: Copenhagen    时间: 2025-10-2 00:39
上午给父母打电话,我爸告诉我一个不好的消息:老七肾衰竭,已经昏迷了,估计很快就不行了

老七是我堂弟,他爸炳兴大伯大我爸十来岁,早年间的事情我不了解,我小时候初见他还是个很结实的中年人,非常帅,但没多久就迅速衰老,从我三四岁到上小学五年级这十来年,他就从一个能挑一百多斤担子的人,到最后拄着拐杖,我还记得我五年级暑假结束回县城上学,他拄着拐杖送我,临走时他送我一包花椒,说没什么送你的,你带包花椒回去泡茶喝吧(我们那边有花椒泡茶喝的风俗)

元旦过后没几天,我爸说炳兴伯走了,说是胃病休息了很长时间,没吃什么东西,元旦那天他家煮了几个糯米元宵,他可能是饿狠了,非要吃,几个堂哥说他胃病不能吃也拦不住,吃了两碗糯米元宵,当晚就走了

炳兴伯命很苦,他行二,我二婶子嫁过来没多久就有点精神不正常,大概是分裂症,但婶子生命力顽强,一口气给家里生了六儿一女,第六个是女儿,只大我四个月,我喊六姐姐,最后的落把儿75年生,小我两岁,我喊七伢,我们岁数相差无几,是正儿八经的发小,中年之后我喊他老七,这个称呼是如此的贴切以至于我父母都这么喊他

老七家人口这么多,又生于七十年代中期的穷乡僻壤,父亲身体不好又早逝,母亲又是这个情况,他家的日子可想而知,弟兄姐妹七个,头几个几乎没有上学。四哥和老七其实是有点读书的天赋的,老四靠着小学和初中老师的支持总算是读完了初中,虽然考上了县一中,但高中要到县城来上,他是无论如何没有条件读的

老七也会读书,我爸有时候回去看望奶奶,会说一说老七的情况,说他一边放牛一边在田埂上做作业,还拿了他的作业给我看,我看着清秀的字迹非常难过,那时候我妈在医院工作,我就让我妈把做手术用过的手术刀片带回家,我把用过的医用棉签的棉签头去掉,抽出竹棍子,五根竹棍子夹住手术刀片,用医用胶布缠紧,就是一把铅笔刀,我还找医院的办公室的叔叔阿姨那里要了废弃的办公用纸,装订起来就是作业本。每个学期我都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大小竞赛活动,得到的奖品通常是各种各样的塑料皮笔记本,高档的竞赛奖品甚至有钢笔。我都把这些东西攒下来,我爸回乡下的时候就带给老七

但是他家实在太穷了,这书始终是没法读下去,我去省重点高中读书的时候,有一次我爸来看我,说老七辍学了

此后我因为学业压力巨大,也需要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狂奔,就再也没有见过老七了。只听我爸说老七兄弟姐妹七个,都一起闯广东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湖北农村青年,都是南下广东打工的

老七的大哥超生,计生的人把他房子扒了,他连夜逃跑,计生的人逼村里交人,村里交不出来,立个保证书说把他开除村籍,就此他再也没有回来,一直到2015年,大哥才重新回到村里重起房子,那时候我已经在南京生活多年,大哥去上海打工路过南京,我请他吃了顿饭,他已经两鬓斑白,不胜唏嘘,他生了四个孩子,现在都在上海打工

二哥也是个文盲,人很踏实,一家人去广东就是他最先提出来的,我爸说他们一家七口刚到广东时,没地方住,都睡在公墓里,只有那里没有联防队查暂住证,孙志刚被打死的的那一年,我就在想这几个哥哥姐姐弟弟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啊,二哥后来长期在广州做送奶工,有几年供女儿读书压力大,进了厂,结果一个食指被机器切掉了,工厂赔了几万块钱,就靠这几万块钱把女儿的大学供出来了,后来又继续送牛奶,直到现在

三哥脾气不好,在广东打工几年后,受不了拘束,又回老家务农,他可能天性使然叠加生活穷苦,比较孤僻,至今未婚,一个人独自生活

四哥读完了初中,没几年验兵验上了,去了天津当了几年义务兵,回来后也加入了家人的广东打工队伍,他有文化,加上当兵见过世面,长得帅(我这些哥哥姐姐弟弟都遗传了爸爸的英俊,各个都长得帅),很快就在广州挣到了一点钱,回老家结婚,丈人家有点基础,夫妻俩一开始开个小卖铺,后来变成了一个小超市,他不赌博不抽烟没有不好的习惯,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好了

五哥读书不行,小学毕业就没读了,但脑子很灵,到广东后开始在厂里打工,后来慢慢的跟本地人熟络了,去了佛山帮人家贴瓷砖,找的也是老家的媳妇儿,日子过得还不错

六姐在佛山一个工艺厂做工,后来和一个景德镇的男孩子结婚了,那个男的应该是个工艺师,我爸说他会在瓷器上画画,一个月挣不少钱,他们后来回景德镇定居了,这个姐姐我还是上初三暑假见了一面,以后一直都没见过了

老七在广东很多年,一开始很艰难,后来据说学了点做门窗的手艺,据说是他姐夫介绍了朋友带他入行的,感觉中国做门窗的行当被江西人垄断了,所以这个应该是可信的。后来据说挣到了钱,在虎门还买了两个门面,买了房子

大概是年少时穷怕了,也受了很多人间的屈辱和白眼,加上还是读书不够,有了点钱之后就不懂怎么花,他对人非常大方,我爸说只要有老家的人过去找他,无论亲疏总是请人喝酒,我爸说是待人非常热情大方

我多年没有见过他,一直到大概是2014年春节,我们一家八口人分别从北京南京回老家祭祖,在老家终于见到了炳兴伯家的所有男丁,不过六姐姐还是没见到

我看到老七已经胖的跟熊猫一样了,他一见我非常兴奋,互相问候之后又叫老婆儿子过来见我,中午本来计划是在我小叔家吃饭的,老七说他来安排

那天就在镇上的饭馆里开了三桌,我不抽烟老七还是不停给我递烟,还不断的说起小时候我送他文具的事情,我不太能喝酒,就看不断的有人找他敬酒,他也不断的回敬,还一边跟人介绍我和我弟弟,那天我真不知道他喝了多少酒

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了。

今天听我爸说老七肾衰竭,已经昏迷了,县医院已经不接收了,叫去武汉,感觉是快不行了,中午听到消息,到现在心里一然很难过

他年幼丧父,也没有得到什么母爱,跟着兄长后面磕磕跘跘得长大,虽然有点天份但是还是没有受多一点教育,无论是命还是运还是个人的努力,得到一点财富却不能把握住,使我觉得受教育,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他和我炳兴伯,一个一生贫病交加,死于两碗绿豆元宵;一个终于衣食无忧,却倒在一盅美酒,两代人都没有逃过这一张嘴的劫数

我今年已经是天命之年,今天打完电话后,总是想起炳兴伯和那包花椒,想去我做铅笔刀,作业本,想起我的哥哥姐姐弟弟睡着公墓里,想起老七给我敬酒

人生一眨眼就过去了,各位老登多保重啊



作者: 数码爱好者    时间: 2025-10-2 00:43


我们最少要把交的养老、医保钱赚回来才行,不能给国家赚便宜。
作者: 半山听雨    时间: 2025-10-2 02:56
娓娓道来的烟火气,直入人心,我一直很喜欢这种文笔,给楼主点赞,多发一些呗。前段时间一个表哥突发疾病去世,不胜唏嘘,人生如坐公交车,每个人的站点不同,有早有晚,到点便得下车。人和人之间的悲喜并不相通。
作者: 莆田鞋微782551    时间: 2025-10-2 03:03
不要太累,没什么钱可以但要有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精神。

活下当下,根据现状适当享受。
作者: 怪你过分美丽    时间: 2025-10-2 04:21
读罢仿佛听见一声悠长的惋叹。
每一段看似遥远的人生故事,其实都与我们血脉相连。在命运无常的面前,我们都需要更多的清醒与自省。
作者: 柯南    时间: 2025-10-2 05:09
不容易,太难了
作者: wivis    时间: 2025-10-2 06:28
不容易。年纪大了,喜欢这样娓娓道来的文字
作者: binarytree    时间: 2025-10-2 06:56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作者: marktw    时间: 2025-10-2 06:57
年少时候的友情最让人难忘。
作者: njsphinx    时间: 2025-10-2 06:59
差不多的年纪,看着心酸。单位体检结束,我血脂太高,低密度4•3了,颈动脉斑块厚度也有2mm。虽然肝肾功能都不好,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他汀了,一个月后复查,希望副作用小点。

主要不想突然心梗脑梗,日子还是要慢慢熬的。
作者: cialis    时间: 2025-10-2 07:08
这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感触是最深的
作者: saintysolid    时间: 2025-10-2 07:33

作者: jubojubo    时间: 2025-10-2 08:14
写的不错很真实,在国内大部分人都是牛马的命
作者: 忘忧君    时间: 2025-10-2 08:41
这才是大多数农民真实生活写照。
作者: yxrssrx    时间: 2025-10-2 08:55
我和老七同年的兔子,上个月体检报告显示已是三高人柴,余生好好过,争取多活几年。
作者: Djtomas    时间: 2025-10-2 09:01
写的真好,文风朴实有力,看得我挺感动的,本来早上在犹豫要不要去跑高德顺风车,第一单新人有三十块奖励,想想还是算了吧,快五十岁了,不折腾了。
作者: bluepolar    时间: 2025-10-2 09:02
大概是多数人的活着经历
作者: 路过洛阳沙漠    时间: 2025-10-2 09:03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李白已经告诉我们了,浮生若梦,不如对酒当歌,及时享乐。
作者: 概交范    时间: 2025-10-2 09:15
人生啊,只是匆匆来过,却又匆匆而走!
太多的人一生都在讨生活!
作者: xiaozhu    时间: 2025-10-2 09:16
数码爱好者 发表于 2025-10-2 00:43
我们最少要把交的养老、医保钱赚回来才行,不能给国家赚便宜。
那是不可能的
作者: heike2002    时间: 2025-10-2 09:25
又一个被烟酒害的, 听LZ的描述就知道  估计平时烟酒量甩吃的
作者: ticaq    时间: 2025-10-2 10:04
都是独生子女,没什么亲情了,想想也可悲。
作者: 大母鸡    时间: 2025-10-2 10:06
泥马胃不好还吃糯米元宵找死啊
作者: double90    时间: 2025-10-2 10:08
真实,很多人的人生就是苦难
作者: stone    时间: 2025-10-2 10:16
现在知道非洲人挣一天钱花一天才是格局了吧?
作者: james001    时间: 2025-10-2 10:32
8080自建站以来20多年难得的好文章!
作者: send0001    时间: 2025-10-2 10:48
一看喝花椒茶,就想应该是湖北那边的啊。
楼主是个心细顾家的人啊。

想到一句:人生不过醒时梦一场。
作者: cancelwr    时间: 2025-10-2 10:55
这比短视频好多了
作者: wood    时间: 2025-10-2 11:21
楼主写得好
对于我们这些从遥远的乡下读书,上大学,跳到城里磕磕跘跘过了大半生的另一个闰土,月光下的星野始终是一生的基因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保重
作者: josb    时间: 2025-10-2 11:50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作者: njdjy    时间: 2025-10-2 11:51
写得很真实

楼上有人说,人的命是注定的。也有人反驳说,如果少喝酒不会就英年早逝。

还有他父亲呢,吃了元宵就去世了。

人的命还是注定的,这个注定体现在,人注定要做的事情,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而别人也劝不住。(你改变不了任何人,包括父母子女亲人)

但凡你能认知而改变的事情,也是你的命和他不同的原因。

楼主把原因归咎于读书和少时家贫,也许有这个原因,但不绝对。

我认识的亲戚,有从小书香门第的知识分子,自己开小公司数年前身家几千万的。性情洒脱,不拘小节,和其总能相处愉快。但烟酒不节制,又不听人劝。也是突然英年早逝,连话都没留下一句,让人唏嘘。

作者: 顶山站岗者    时间: 2025-10-2 12:00
写的真实,感觉身边的人也有类似的影子。人生不过如此,在别人眼里也就是一篇小回忆短文而已,然后一阵唏嘘声,然后大家互道保重,然后日子还是那样不变,然后就成了别人回忆短文的主角,然后。。。
作者: jijiveve    时间: 2025-10-2 12:04
好文笔
作者: 极速TT    时间: 2025-10-2 12:34
不是死于 元宵, 这叫吃鬼食,一部分人快死时, 肾上激素飙升,能量消耗大,特别想吃
说白了 吃不吃都不行了
作者: ddbbzch    时间: 2025-10-2 12:5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作者: 小二上酒    时间: 2025-10-2 13:09
保重身体    身外之物 不要太强求
作者: 凯奇哥    时间: 2025-10-2 13:45
乡下宗族人多,事情也多,规矩也多,还是有意思的
作者: shift    时间: 2025-10-2 13:55
楼主有空可以写书了,叙事生动,看完感慨时代洪流,人多么的渺小,随波逐流的无奈!
作者: 大工    时间: 2025-10-2 14:02
花椒泡水喝?这个是哪里的风俗?求解
作者: ZEALER    时间: 2025-10-2 16:28
写得真不错 仿佛回到了以前的那个年代
作者: Copenhagen    时间: 2025-10-2 16:47
半山听雨 发表于 2025-10-2 02:56
娓娓道来的烟火气,直入人心,我一直很喜欢这种文笔,给楼主点赞,多发一些呗。前段时间一个表哥突发疾病去 ...
我喜欢汪曾祺的作品,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自己写随笔会有意无意的模仿

这篇写的并不好,因为是凌晨躺着床上睡不着,用手机一口气码出来的,一个字都没改就发出来了,假如反复修改级别,应该会好一点,起码不会有错别字,还有满屏的“的地得”乱用,真是愧对语文老师

情绪上来就会写,但情绪上来其实很伤身体,我是怎么都没法理解余华能把作品和自己的人生分离得清清楚楚

感谢您几位的喜欢,顺祝双节愉快
作者: 渐远    时间: 2025-10-2 17:26
朴实的文字,感人!两代人的遭遇啊!看得唏嘘
作者: 银蛇    时间: 2025-10-2 17:47
写出人生的无奈,感觉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定数
作者: urbm    时间: 2025-10-2 21:25
喝酒不是肝问题吗?怎么肾衰竭,糖尿病?
作者: Lautumn    时间: 2025-10-2 21:43
写的很好

朴素的文字,最能打动人。
作者: m991217    时间: 2025-10-2 22:49
朴实无华
作者: 散客    时间: 2025-10-2 22:53
这段文字冷静但很有感染力
有吴念真的风格
收藏了!
作者: robin025    时间: 2025-10-2 22:56
平淡叙述 娓娓道来,很好哦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10-2 23:01
本帖最后由 广林居士 于 2025-10-2 23:05 编辑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谓:“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分别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不朽”中,“立德”有赖于见仁见智、众口难调的外界评价,“立功”需要挤身垄断性和风险性极强的官场,这些往往非一介书生的能力所及;于是,文人每以“立言”为第一要务,以求不朽,这诚如曹丕《典论·论文》讲:“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自传于后。”

建议楼主把这些对生活的感悟和随想,一旦文思出来赶紧落笔成文,等若干年后编辑结集后出版,为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永远的名字。


作者: 广林居士    时间: 2025-10-2 23:05
Copenhagen 发表于 2025-10-2 16:47
我喜欢汪曾祺的作品,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但自己写随笔会有意无意的模仿

这篇写的并不好,因为是凌晨躺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1912432a6c&scene=27

【青春语文·姣田专栏】在烟火里寻诗意——品读汪曾祺《人间草木》

《人间草木》中,汪曾祺还回忆了许多故人旧事,这些回忆充满了温情与感动。他写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敬仰与感激之情。“沈先生的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前已说过,他大都是看了学生的作业,就这些作业讲一些问题。他是经过一番思考的,但并不去翻阅很多参考书。沈先生读很多书,但从不引经据典,他总是凭自己的直觉说话,从来不说亚里士多德怎么说、福楼拜怎么说、托尔斯泰怎么说、高尔基怎么说。他的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 这段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沈从文先生独特的教学风格,也感受到了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

他还写了许多身边的普通人,如《戴车匠》中那个技艺精湛、热爱生活的老车匠,《故人往事》里那些性格各异的街坊邻居。这些普通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微不足道,但在汪曾祺的笔下,他们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他通过对这些故人旧事的回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也让我们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和尊重。
作者: 高清时代    时间: 2025-10-3 09:02
写的非常有感情,人生就是这样,

每天好好活着

本文转载于9090社区,帖子链接:https://qq9090.top/thread-585314-1-1.html

“各位同学保重身体” 的相关文章

大年初一从扬州机场出发,车停哪

作者: 大蓝京人    时间: 3 天前要停5天,只能停机场吗或是不是找车送划算些,大年初一也不好意思叫人送。作者: 吧吧炸    时间: 3 天前顺风车过去就是了 。。。。作者: Copenhage...

离婚也要限号了?多地回应

作者: 弱电门禁    时间: 3 天前无风不起浪?记者联系南京市民政局,接线工作人员表示不存在离婚限号,“网上预约的可以直接过去按号顺序排队办理,如果您到现场再排队办理,那要等前期预约的人排完后才行...

刘备又出来演刘备了

作者: 千江雪    时间: 2025-1-11 10:51好像是三国志短片 演老年刘备都不用化妆了现实里二弟 三弟也走了 F5E73608-AB74-4CB1-9EDB-1D181EDEE3F9.j...

技术进步真的减少了人工成本

作者: npcjy    时间: 昨天 04:54以前哪怕小吃店都有专职收银的,现在二维码一扫就手机支付了,收银变成兼职了,主要应对不会智能机的大爷大妈。作者: daiva    时间: 昨天 05:...

这个就算调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面子工程罢了

作者: lkjxxf    时间: 昨天 10:02Screenshot_2025-01-20-10-01-37-141_com.tencent.mm.jpg (552.56 KB, 下载次数: 0)...